暑假“回忆杀”与开学“现实暴击”
“明天就周二了?假期怎么就过完了?”这些话引发阵阵共鸣笑声,让学生代入假期收尾的慌张与开学迷茫。在轻松贴近生活的氛围中,辅导员顺势引入活动核心——以《长安的荔枝》为切入点,借李善德绝境拆任务,拼力完成“荔枝使命”的故事,引导大家思考新学期如何制定可行计划、用坚持抗拖延,实现自我成长,成长课堂就此开启。

从“荔枝使”到“开学人”
我们都接到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如果你穿越回唐朝,接到运送荔枝的任务,你会怎么办?”——这个问题一出,现场瞬间进入“脑洞模式”。有人选择“摆烂”,有人选择“硬刚”,而更多人则在高雅姝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拆解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从保鲜技术、路线规划,到资源整合、时间管理……原来,李善德的成功不是靠一个天才点子,而是靠一套精密系统与全力以赴的执行。


新学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荔枝使”
在欢声笑语的游戏和热烈的讨论之后,活动进入了最核心的环节——将千里送荔枝的智慧迁移到我们每个人的新学期挑战中。高雅姝老师巧妙引导:“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接到了属于自己的‘荔枝任务’。让协同育人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学生成长的磅礴江河,确保每一位学生最终顺利抵达各自人生的‘长安’”。


你的“荔枝”是什么?它不再是水果,而是我们新学期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你的“长安”在何处?对李善德而言是使命的终点。而对同学们来说,“长安”或许是一切努力指向的最终目的地;如何为你的动力“保鲜”?大家纷纷写下自己的“保鲜挑战”:手机诱惑、畏难情绪、独自学习的孤独……;你的“驿站”在哪里?就像李善德依靠驿站系统完成接力,我们的学习之路也不是孤军奋战。老师、志同道合的同学、图书馆的资源、甚至一个好用的学习APP,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重要“补给站”。视觉2303班的张佳艺同学分享道:“我的‘荔枝’是考过四级,而‘第一站’就是今晚去咨询学长学姐的经验。”


在高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运用SMART原则,将模糊的愿望转化为清晰可行的目标,并写下了“送达第一站”的具体行动。原来,伟大的旅程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开始的。



每一个小小的目标达成,都是一次宝贵的“抵达”。在上个学期,许多同学已经成功完成了他们的“荔枝使命”,凭借卓越的表现获得了“优秀团干”、“优秀学生干部”、“先进个人”等各项荣誉及奖学金。此刻,这些获奖同学犹如一个个成功抵达“长安”的“荔枝使”,依次上台,从老师们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证书。全场热烈的掌声,既是对他们过往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们新学期再接再厉的殷切期盼。这些实至名归的荣誉,完美诠释了“每一份精心规划与全力以赴,终将迎来价值实现的时刻”。这份对过往成功的庆祝,也为新学期的征程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动力。




辅导员的工作,其最激动人心、最令人欣慰的时刻,无疑是亲眼见证学生关键性“成长抵达”的瞬间。这份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成就,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它就如同李善德看着贵妃品尝荔枝时的那份复杂而深刻的欣慰。所有的艰难跋涉,都在这一刻被赋予了价值。


当我们在校园里守护每一颗青春的“荔枝”,以匠心精神呵护其成长,终将见证他们如岭南佳荔般,在时代的殿堂绽放独特光彩。
“一人一策”的精准滴灌,正是李善德差异化保鲜术在现代育人工作中的核心应用。李善德对荔枝的呵护,是物理层面的保鲜;而辅导员对学生的关怀,则是精神与成长层面的“保鲜”。唯有洞察差异,精准施策,才能让每一颗独特的“青春荔枝”,在大学的沃土上,抵御风霜,保持鲜活,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彩。
活动最后,高雅姝老师总结道:“育人工作如同运送鲜荔枝,同样需要精心规划的战略蓝图,倾注无微不至的个体关怀,善于整合各方资源,并时刻准备沉着应对突发危机。”李善德的故事不是一个古代“快递小哥”的传奇,是一个关于计划、执行、调整、坚持的隐喻,而高老师同样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护航者”与“规划师”,面对着数百名个性迥异、背景多元、需求不同的年轻生命。将短暂的大学时光成为最有效的“保鲜期”,在校园里守护每一颗青春的“荔枝”,以匠心精神呵护其成长,终将见证他们如岭南佳荔般,在时代的殿堂绽放独特光彩。
( 撰稿:栾 婧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视觉2303 摄影:刘若璇 栾 婧 责任编辑:周思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