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蝉鸣渐起,你是否也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期待一场与自我情绪的温柔邂逅?艺术传媒学院视觉2306(对口)班于5月22日16:00—18:00在101青藤·共享厅特邀完满团支部指导老师张甜甜老师与我们一起倾情打造 “解锁塑料瓶时尚密码:一件新衣开启颜值暴击!”创作活动,以瓶为容器,以扭扭棒为语言,将内心的波澜化作指尖艺术,把“废弃物”定格成独一无二的梦幻小物件作品。活动以“资源再生”为核心,旨在破解“快消费”模式下的资源浪费困局,引导青年从行动中深化环保理念。






一双手是一切美的源头,黏刻画涂,手作之美,栩栩如生。张甜甜老师表示:“扭扭棒就像缠绕在指尖的‘情绪解语线’,每一次弯曲、缠绕的动作,都是与压力的温柔对抗。”金属丝与绒布在巧手中缠绕,一折一捻间,幻化为永不凋零的春日花束。同学们专注地摆弄着塑料瓶与扭扭棒,张一晨同学却急得直挠头:“这步骤太复杂了,完全没头绪!”指导老师闻声蹲下,拿起材料温和说道:“先将瓶子剪出波浪边,扭扭棒绕圈做骨架,就像给瓶子穿件‘铠甲’。”边讲解边演示,还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在这次艺术实践中,不仅让大家领略了手工之美,更在专注创作中收获了心灵的宁静与满足。同学们凭借着一件件精彩绝伦、栩栩如生的作品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废物利用不是终点,而是绿色生活的起点。”刘斐斐表示以“环保+艺术”成为生活习惯,以智能互联之力,守护绿水青山。






一张废纸、一个空瓶,都是未被发掘的“宝藏”。同学们脑洞大开,将看似无用的废品转化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作品:用饮料瓶制作笔筒、旧纸箱改造书架、报废CD做成创意时钟;废旧布料拼贴成挂毯、快递盒变身收纳盒、塑料瓶剪裁为花盆等等。手工创作是触及心灵的“第三语言”——当语言与逻辑失效时,指尖的温度仍能传递治愈力量。






“心有花开,手琢芳华。” 本次活动以“环保·创新·实践”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资源循环利用意识,减少校园废弃物;激发创新思维,用双手赋予废品新价值;营造低碳校园文化,传递绿色生活理念。正如指导老师张甜甜所说:“希望这份亲手创造的美好,能让同学们在日常忙碌中感受疗愈时光,永远如花绽放。”每一份废旧物品在勤劳双手的雕琢下都能焕发新生,愿我们都能成为生活中的“魔法师”将废弃变为宝藏让变废为宝成为新风尚!


以牛奶瓶,麻绳,扭扭棒为材,将它们融入手工立体构成设计,不仅能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还能传递出深邃的意境。一个立体的蝴蝶模型,使其在视觉上更加美观。梅花和莲花元素也可以以立体构成的形式展现其独特的形态和寓意。梅花寓意着坚韧和傲骨,莲花灯则寓意着光明和希望。
《窗之景》——张美朝
以废纸盒为材,搭建嶙峋树干,筑起质朴画框。再将紫色干花细致装点,呈现繁花满树之景。花朵灼灼,似在讲述时光的温柔,绘就一副永不褪色的春日盛景。
《开花的树》——杜昱颖
以手造物,以物抵心。作为一个手工爱好者,十分荣幸参加了这个变废为宝活动,可以用扭扭棒把废品做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平时就喜欢花花草草的我用扭扭棒缠绕奶茶杯子作为花瓶,不同颜色扭扭棒扭出各种花草,并装饰。扭扭棒是我很喜欢的放松方式,清净不乏乐趣,看着一堆平平无奇的东西在手上变得精致起来。很享受能在忙碌的学业中找到片刻宁静。
——成雪儿
(撰稿:董 颖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视觉2306 摄影:董颖 责任编辑:任海仙 程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