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

STUDENT AFFAIRS

完满教育

首页 > 学工 > 完满教育 > 正文

【完满团支部】冲 漆光扇影进行时——艺术传媒学院视觉2304完满团支部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16阅读数:

  墨色流淌的夏夜,数柄素扇在月光下渐次舒展,漆液如星河坠入人间。屋檐下,望见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年执扇而来,衣袂掠过青石板路的刹那,仿佛惊醒了沉睡的漆器纹样——这里正上演着一场名为“漆光扇影”的非遗盛宴,而我们手中的素面竹扇,即将成为今夜书写东方美学的诗笺。艺术传媒学院视觉2304班计划于本周四下午14:30——16:00在杏花表达力大厅举行漆光扇影派队diy漆扇活动。将此化身为穿越千年的美学大厅,数十名青年手持竹制团扇,在教学视屏的指引下,以指尖触碰三千年前流淌至今的漆艺长河。这场名为“漆光扇影”的非遗派对手工活动,正以对世代热爱的仪式感,重燃古老技艺的生命力。


活动以"古法新玩"为核心,通过漆扇学习、制作、展示三大模块,为各个参与者开启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美学之旅。通过视屏教学指导,现场观演"采漆—制胎—髹涂—推光"传统工艺。观赏中漆液垂落的姿态像极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却在触及宣纸的刹那凝固成永恒。“大漆是有脾性的,”视屏中捻起一片金箔,任其随漆波浮沉,“需得顺着它的心跳落笔,方能让三千年时光在扇面上复活。”  同学们观后都觉得心奋不已,便依依手持素面团扇,以天然大漆为颜料,在根据视屏指导下体验"滴漆成画"的东方写意技法——或倾注漆液任其自然流淌成山河纹路,或以木棍勾勒金线描绘花鸟,当大漆与扇子相拥的瞬间,细碎金箔在深红漆面上泛起涟漪,有人屏息凝视自然天成的冰裂斑纹,有人将手机对准旋转的漆扇捕捉流光,每把漆扇因温度、力度差异呈现独一无二的冰裂纹理。


漆扇新手张淇媛同学在尝试“流漆渐变技法时,因力度掌握不当导致漆料大面积晕染,精心设计的山水纹样面临损毁。正当她手足无措时,邻桌的动手小匠刘亚舒主动上前,先用多余纸张轻拭桶中漆料,随后用颜料沿着边缘晕染勾勒出云雾纹样,将原有的渲染意外进行二次渲染形成悠远的“海阔天空”图景。“创作本就需要相互启发”刘亚舒同学边说边示范调色技巧,“你看,这样处理既保留了水墨韵味,又增加了层次感。”活动后半程,自发形成的互助小组成为亮点。经历多场的刘娜同学已然孰能生巧,同学们互相欣赏请教配色方案,原本关系和睦的参与者因共同创作产生更深的联结。


活动最动人的莫过于漆液凝固前的等待。有人将未干的漆扇放于阳光沐浴之前,看得扇面上跳动的颜色构图;有人捧着手机查阅与陌生同好细论漆扇之美,把手机镜头对准扇面渐变的“孔雀蓝”拍摄延时影像。当漆扇最终呈现出银河倾泻般的纹路时,忽然读懂《考工记》里“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深意——原来匠心从不是孤独的坚守,而是与万物同频的呼吸。"漆液凝固需要24小时等待,这让我们真正理解了'匠心'的重量。"同学轻抚半成品扇面感慨道。完成创作的漆扇经紫外线照射后,隐藏的荧光图案逐渐显现,引得现场惊叹连连。"我们让漆扇从画面中走进生活场景,用年轻语态重构文化记忆。” 最终完成的24把漆扇中,有5件作品凝聚着多人智慧,其中那把“平安喜乐”的云雾漆扇更被选为现场最具故事性作品。


离场时,见几位同学将漆扇举过身旁,扇骨间漏下的沐光与荧光漆色织成流动的心图。他们笑闹着拍下合照,主动收拾起残局,事后让我们联想到扇面上一行小篆:“漆园有傲吏,艺圃无俗情。”这场始于指尖的古今对话,终化作学院特色永不褪色的文化星火。这场以漆为媒的学院雅集,用青春的温度焐热了沉睡的古老技艺。当漆扇艺术从文化瑰宝化作掌中团扇,当我们看见传统文化并非视屏里的展示样本,而是流动在指尖的星河。荧光漆色点亮的不只是夏日星火,更是文明接续的火种;照片中慢慢的漆扇特写,丈量着文化破圈的无限可能。这场穿越三千年的漆艺对话启示我们: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故纸堆里皓首穷经,而在让每双手都触摸到时光的肌理,让每颗心都听见历史与未来的和鸣

(撰稿:张柯柯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视觉2304  摄影:李洪鑫  责任编辑:任海仙 程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