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动精神与艺术创作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025年5月13日一场以橡皮雕刻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完满活动——“章显劳动范儿!解锁专属光荣印记”在上河书院205从游·人物对话举办。活动通过“沉浸式设计+互动化实践+情感化延伸”的创新模式,参与者们以刀为笔、以橡皮为纸,在一刀一刻中镌刻劳动之美在一刀一刻中镌刻劳动之美,用创意印章致敬平凡岗位上的不凡精神,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劳动教育的“说教感”被艺术创作的沉浸体验悄然替代。

活动以“劳动创造美”为核心,将传统雕刻技艺与职业文化巧妙融合。同学们从“劳动主题灵感库”中选取图案,螺丝刀、粉笔、麦穗、听诊器等职业象征元素,经过设计、转印、雕刻、上色等步骤,同学们纷纷化身“工匠大师”,亲手打造独一无二的“光荣印记”。 “没想到雕刻一枚印章,竟像经历了一场微型劳动!” 王茜同学举着自己设计的“园丁印章”(图案为洒水壶与幼苗)感慨道,“每一刀都要专注和耐心,这和设计中追求细节的态度不谋而合。”

人人都是劳动故事讲述者,活动不仅止于手工创作,更通过多元互动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活动准备了“劳动故事盲盒”,通过开盲盒的方式随机抽取不同职业的奋斗故事,同学们用印章为故事主角“定制”荣誉勋章“我刻了一个齿轮印章,代表用智慧与汗水塑造我们生活的人,他们就是工程人!”韩亚宁兴奋地展示作品。同学们通过努力证明每一刀的深浅,都是对“精益求精”的注解;每一处留白,皆为“劳动需要呼吸空间”的隐喻。在这场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雕刻技法,更通过指尖与材料的对话,理解了“匠心”二字的分量——劳动之美,始于手作,归于用心。

活动尾声,参与者将印章印制在硫酸纸、明信片上,留存这份独特的劳动纪念。“一枚印章虽小,却能承载对劳动价值的思考。” 活动负责人武晶婷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创作打破传统教育的边界,让更多同学明白:劳动不仅是汗水,更是创造美、传递爱的过程。”
(撰稿:陈彤彤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视觉2305 摄影:王茜 责任编辑:任海仙 程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