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

STUDENT AFFAIRS

完满教育

首页 > 学工 > 完满教育 > 正文

【完满团支部】甜蜜时光 串起回忆——艺术传媒学院动画2301班完满团支部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12阅读数:

在冬日的暖阳里,时光似乎变得格外温柔,校园内弥漫着甜蜜的气息。活动现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糖葫芦的香气四溢,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甜蜜旅程。2024年12月12日10:00-11:00艺术传媒学院动画2301班在上河书院203自在·家宴工坊举办一场以“甜蜜时光,串起回忆”为主题的糖葫芦制作活动,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午后缓缓拉开序幕。同学们纷纷聚集在一起,期待着通过自己的双手,将一颗颗鲜艳的水果串成美味的糖葫芦,让这份传统的甜蜜在校园里绽放。

在糖葫芦的制作之旅正式启程之前,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场关于甜蜜的筹备战早早就开始了。从挑选食材到清洗处理,每一步都充满了期待与兴奋。食材采购小组在水果店中穿梭,挑选最优质的水果。食材处理小组接过了接力棒。他们戴上围裙,戴上手套,开始了繁琐而细致的清洗工作。一颗颗水果在清水中翻滚,去除了表面的尘土和杂质。同学们小心翼翼地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去皮、去籽,确保食材的口感。在清洗的同时,还有同学负责准备竹签和熬糖所需的糖和辅料。竹签被清洗干净,摆放得整整齐齐,等待着水果的串起。熬糖小组则按照传统配方,将白糖和清水按比例倒入锅中,开始了糖浆的熬制。他们时刻关注着火候,确保糖浆能够熬到恰到好处的粘度。整个准备过程,同学们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厨房里弥漫着水果的清香和糖浆的甜香,气氛热烈而温馨。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份忙碌而又充满乐趣的准备工作中,期待着即将开始的糖葫芦制作。

接下来是穿串环节,同学们手持竹签,将一颗颗多汁的水果依次穿起,形成一串串整齐的“糖葫芦坯”。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交流心得,如何才能穿得又快又好,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有的同学手法熟练,不一会儿就穿好了一串;有的则显得有些笨拙,但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技巧。糖葫芦,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小吃,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回忆。在糖葫芦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被鼓励互动交流,分享各自对糖葫芦的记忆和故事。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与糖葫芦的不解之缘。有的同学回忆起童年时,跟随长辈在街头巷尾寻找那熟悉的味道;有的则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尝试制作糖葫芦的趣事,尽管手忙脚乱,却乐在其中。

最激动人心的环节莫过于裹糖。在食材准备阶段糖与水的比例就已经经过精心调配,熬制出金黄透明的糖浆。糖浆到现在已经熬制恰到好处,同学们纷纷上手,将穿好的山楂串轻轻浸入糖浆中,迅速转动,让每一颗山楂都均匀裹上一层薄薄的糖衣。这个过程需要快速而精准,既不能让糖衣过厚,也不能有遗漏。糖浆在空气中迅速凝固,形成一层晶莹剔透的糖壳。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体验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更是在实践中学会了耐心和细致。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失败,都成为了大家宝贵的经验。当一串串金黄诱人的糖葫芦呈现在眼前时,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糖葫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距今已有大约8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糖葫芦的制作技艺不断完善,食材也由最初的山楂扩展到了各种水果,如草莓、葡萄、香蕉等。糖葫芦的制作方法也逐渐传播到中国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各地街头巷尾常见的美食。到了现代,糖葫芦不仅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小吃,也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技艺的尊重。每当提起糖葫芦,总能唤起人们对儿时记忆的温馨回忆,以及对传统美食的深深眷恋。随着最后一串糖葫芦的完成,‘甜蜜时光,串起回忆’活动圆满落幕。我们相信,这样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活动将成为同学们美好回忆的一部分,每一次吃到糖葫芦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甜蜜记忆。

(撰稿:邢宇杭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动画2301班  摄影:王国凯  责任编辑:任海仙 秦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