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它是地道的民间画种,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之间,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无论庙会集市,还是公园名胜,随处都可见糖画小摊。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非遗文化,云梯非遗文创社携手美食社于2021年10月20日下午14:00在太行书院会客厅一共同举办“乐在手中,甜在糖画”——糖画制作体验活动。此次活动让学生们在体验制作糖画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
最常见的“糖画”是平面糖画。除了平面画,手艺好的艺人还会在大理石板上将平面“零件”拼接出风格各异的立体画来,像极一件装饰品,令人不忍吃掉。若要做一个花篮,先用糖稀做个圆糖饼,再接着倒一个小一点的圆圈,利用两次糖稀的冷热不同,一提,立体的花篮筐底就出来了。再加提梁、花卉等,整个花篮不再是平面的糖画,而是立体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了。有趣的糖画,令人情不自禁想要上手体验,制作好又不忍吃掉,真是妙不可言。
活动开始之前,由社长和美食社社长讲述活动背景和活动流程,大家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在进行绘制糖人之前要先熬糖。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白砂糖。水与糖的比例是2比1。白砂糖放入以后轻轻搅动,火候差不多趁热把它倒在大理石板上,冷却、凝固。 在绘制糖画之前要化糖。溶化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就会焦。用温火将糖慢慢溶解,当糖完全溶解后就可以绘画了。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制作糖画,大家的作品也非常有趣灵动,增添了不少乐趣。
糖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根据文献记载,糖画起源于明朝四川,之后传播到各地,清初达到鼎盛时期,糖画的发展不仅源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而且还有广大人民的智慧。尽管现在从事糖画行当的人数较过去有所下降,但是如今,糖画的这种魅力逐渐又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关注。“梅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的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这句诗就描绘了糖画在民间的盛行,如今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熟能生巧中将手艺人们的艺术创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希望我们大家不仅仅可以在活动中体验到乐趣,更重要的是要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