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风是使人感到凉爽而舒适的,这个时候穿着夏装,更觉得痛快、更觉得清爽、更觉得心旷神怡。就在这让人怡然自得的校园里,我校艺术传媒学院环设1805班于9月9日上午9:00至11:00在艺术楼的非遗展厅积极组织了“走进非遗,传承记忆”非遗知识普及活动。
本次活动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提升文化底蕴,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晓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内容是宣传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俗知识,引领和启发同学们领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进而升华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发展。
绘画与剪纸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绘画在我国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历史:而剪纸就没有那么远的历史了,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我国最早的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

同学们被这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与精妙绝伦的剪纸深深地吸引了目光,走到了作品的跟前细细的欣赏了起来。看见了学子们这学习的劲头仿佛看见了对这些技艺传承与发扬的曙光。

生活是生存与发展的总称,然而房屋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在物质精神文明发达的今天,房屋有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建筑。回首望,在我国以长江黄河一带为中心,受此地区影响,其建筑形式类似,使用材料,工法,营造语言,空间,艺术表现与此地区相同或雷同的建筑,皆可统称为中国建筑。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幅员辽阔,各处的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尤其民居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阑式建筑、西北的窑洞建筑、游牧民族的毡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等等。

在整个活动期间,同学们服从组织者的安排与管理,认真欣赏学习所见到的每一件作品,在学习完所有作品后相互分享着自己的心得。欢声笑语里充溢着积极向上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