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

STUDENT AFFAIRS

完满教育

首页 > 学工 > 完满教育 > 正文

艺术传媒学院举办就业讲座之赵国琦

发布时间:2018-06-19阅读数:

文化是生活的品味,创新是传承的呈现。

这样才能让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发展、生生不息。

——赵国琦

618日我院邀请赵国琦先生做客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就业。赵国琦先生低调平和但又极具幽默的语言给现场近百余名师生留下深刻印象。他将创新与就业完美结合。

用心灵去找寻未来 用真诚去打造事业
赵国琦先生温和开讲就业与创新

赵国琦先生从三个方面谈及就业的精神,希望以情怀和力量的创新方式、态度和方式的方法、理念和自信的回归方向表达如何就业。老师将就业与非物质文化相连接。要创新就业。

他深情地说,“父辈和祖辈只给平阳木板年画留下了纸、板和一些偏方,这些才是我们这代人的财富,能够被物形所代替的东西才是‘传家宝’。那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就是古人没有、后人没见的东西,是创造新的东西加持改变生活特有的实践能力和更新认识能力下的产物”。

用心灵去找寻未来 用真诚去打造事业
认真聆听就业讲座的学生

人工AI智能和数码学科的快速发展也许会瞬间会取代面对面的沟通和教学环节,但我们应该与生活发生关系,先了解在谈及他从事传承非遗项目和担当非遗传承人的感受时,赵国琦先生指出,我们从哪里来,然后再考虑创新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坚持做的事情,这种匠心筑梦的精神就是回归精神。

用心灵去找寻未来 用真诚去打造事业
认真聆听讲座的教师

在回答现场师生关于平阳木版年画如何坚持传承和创新原则时,赵国琦先生翻出目前还流失国外、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埃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四美图》,动情的说道,“这幅图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年画,也是中国年画的始祖,上书“平阳姬家雕印”,作品出自平阳,平阳年画是中国年画的源头。理解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彰显其表现力和感染力,认同和接受现代生活整合、产业结合、跨界融合,用精神去找回来,用感情去打造一个物件,这就是传承和创新的原则”。

用心灵去找寻未来 用真诚去打造事业
现场学生与赵国琦先生交流互动

用心灵去找寻未来 用真诚去打造事业
现场教师与赵国琦先生交流互动

赵国琦简介:

赵国琦,山西省临汾市人,师承著名工艺美术大师赵大勇。平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平阳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艺术家委员会专委;中国传统年画专业委员会专委;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馆长。2006年平阳木版年画荣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经十几年时间,赵国琦制作出了《关公像》《三晋名人图录》《四美图》等大型作品,其中《三晋名人图录》是他根据山西古今名人创作的一副35米长的卷轴,上面有女娲、尧、舜、禹等山西名人图像,通过这幅卷轴充分展现出山西灿烂辉煌的历史和临汾厚重的历史文化。

 (撰稿:郭岱  摄影:张珮琦)

(作者:佚名 编辑:yishuchuan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