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首页 > 动态 > 正文

锚定行业需求 深化产教融合——艺术传媒学院多专业协同开展产业项目实训取得丰硕成果

发布时间:2025-10-30阅读数:


本学期,艺术传媒学院紧扣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脉搏,深入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教育理念,在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等多个专业同步开展《产业项目实训》《产业项目专题设计》课程。

学院以真实产业项目为依托,以行业标准为导向,构建了“校企共育、项目驱动、成果导向”的教学新模式,推动课堂直通产业现场,培养出一批兼具创意、技能与责任感的新时代艺术传媒人才。

一、企业进课堂:以真实项目引领教学改革

“课堂不再是模拟,而是真正参与到企业项目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非常可乐”商业广告动画项目为载体,邀请山西时光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开展“双师授课、项目共创”教学模式。企业导师从商业策划、创意表达到项目交付全过程进行讲解,深入解析了市场对广告作品商业价值与品牌传播的核心要求。校内教师聚焦三维建模、材质渲染与动画节奏等关键技术环节,全方位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在项目中,每个学生都完成了时长20秒的商业动画作品,整体视觉语言与品牌调性多数达到商业级水准,获得企业导师好评。

企业导师徐跃表示:“学生们的作品不仅有想法,还有执行力,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未来设计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数字媒体艺术2201班学生闫小刚感言:“第一次在课堂上感受到‘为品牌创作’的真实压力与成就感,让我们真正走近了行业。”

与山西时光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双师授课与指导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结课合照

二、文化品牌共创:以设计语言讲好山西故事

“让品牌设计成为文化传播的窗口,让课堂成为职业启航的起点。”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紧扣真实产业需求,与创见全案设计公司深度合作,围绕“山西老陈醋超级包装设计”课题,构建了企业项目进课堂的实训模式。课程将企业需求拆解为便携包装、礼品包装、手提袋包装和推广海报四大模块,引导学生在真实商业语境中理解品牌策略与视觉传播逻辑。

在设计中,学生注重信息传递的精准与使用便捷,并注重品牌文化与工艺美学融合,打造具辨识度的设计方案,强化“古法酿造”“地域特产”等核心信息,提升传播效果。学生团队最终完成了系统化的包装与推广设计方案,充分展现了专业能力与文化创意融合的成果,达成了“实训成果即学习产出”的教学目标。

视觉传达设计专升本2402班学生冯雅琳感言:“通过这次项目,我们学会了在设计中思考品牌,也更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师。”

课程教师张璐评价:“学生的作品兼具创意与可行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我们教学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山西老陈醋”企业项目授课与指导

三、专业赋能地方:以设计之力激活城市文化

“让设计成为地方文化保护与更新的力量。”

环境设计专业聚焦“太谷古城保护与更新规划”项目,与地方文旅部门共建实践平台,师生团队深入太谷古城现场开展调研与测绘,围绕县衙入口公园、天后广场、赵铁山旧居等重点区域提出景观更新方案。

学生们以青年视角探寻古城文化的当代表达,将地方文化遗产、生态理念与现代空间设计相结合,为太谷古城更新注入新的活力。

太谷古城负责人表示:“学生方案兼具文化深度与创新视野,许多细节方案具有可落地性,体现了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担当。”

环境设计专业太谷古城项目实训授课与指导

四、技术带动创新:AI赋能艺术创作新探索

AI不是取代创作者,而是让艺术创作更具可能性。”

动画专业在实训课程中探索AIGC与动画制作的深度融合,借鉴北京若森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生产流程,引入AI辅助建模、自动分镜生成、智能动作捕捉等新技术,推动教学与行业接轨。

学生分组完成了从概念脚本到动画成片的全流程实践,展现出技术创新与艺术表达的双重突破。

任课教师韩明哲指出:“AI工具让学生从机械重复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思考创意与叙事。”

动画专业实训课程授课与指导

五、协同育人成果丰硕:从课堂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

“从‘做作品’到‘做项目’,学生真正实现了向职业创作者的转变。”

通过本学期的产业项目实训,艺术传媒学院初步形成了“企业进课堂—项目化教学—成果落地转化”的完整育人链条。课程改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为学院构建实践导向、创新驱动的教学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未来,艺术传媒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建设更多服务地方文化与数字产业的实训平台。

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文化立身、以创新育人”的理念,锚定行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本土情怀与创新能力的艺术传媒新人才,为区域文化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贡献艺术智慧


撰稿:张继鹏,供稿:数字媒体教研室,校稿:杨帅,校审:孙琪,编辑:张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