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字化重构山西非遗民间故事,助力在地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艺术传媒学院与商务英语学院联合开展了双语非遗民间故事系列绘本的开发。项目整合了动画创作与英语翻译资源,实现了艺术与语言的优势互补。7月1日,两院进行了成果交流沙龙,参与本次沙龙的有商务英语学院院长葛晓晶、艺术传媒学院副院长孙琪,及两学院教师与学生代表。

交流活动中葛晓晶院长表示,近年来学校持续拓展国际交流渠道,为师生搭建了多元的跨文化互动平台。她特别强调,绘本凭借图文融合的独特优势,成为对外展示文化风貌、传递思想内涵的优质载体。谈及此次合作翻译项目的成果落地,葛院长透露,相关作品计划于下学期与来访的国外师生及友人正式见面,成为学校对外交流中的一张 “文化名片”。最后,她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在参与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孙琪院长从多维度阐释,此次双院合作突破了学科壁垒、重构了课程理念,既能彰显双方特色优势,也有利于深化文化挖掘、提升跨文化表达与艺术探索。孙院长强调,双院融合旨在以艺术传媒学院的视听表现力讲好非遗民间故事,以商务英语学院的语言精准力传递东方智慧,最终创作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培养出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全球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在绘本图文关系中,郝晶平老师通过大量的经典案例系统展示了中、英文绘本的不同排版形式。她重点阐述了图画与文字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深入解析了文字翻译的关键要点,此外,还详细说明了不同的排版方式在传递情感、引导阅读节奏等方面所产生的差异化作用与效果。

图文并茂的绘本是传播故事的绝佳形式。刘帅老师认为,非遗民间故事承载着风土民情、生活智慧与价值观念,双语绘本开发能助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同时指出翻译中需保留本土语言文化内涵,让文化精髓跨越语言障碍。她介绍,项目已形成学生翻译、教师审校,行业专家与外籍教师参与的团队。并希望同学们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

在绘本《黑心甘草》的创作思路及文字排版中,动画专业的董楠同学分享了创作心得,具体涉及中英文字体、字号的选择,行间距的设置与排版形式的设计等细节。她强调,排版既要兼顾视觉美感,也要充分考量绘本的实用价值,实现美观与实用的统一。

此次交流活动为双院跨学科协作搭建了坚实平台,凝聚了师生对传统文化传播与国际表达的共识。形成了领导统筹、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学-创作-产出”闭环,体现了“产教融合”特色,期待随着项目推进,这些融合艺术与语言之美的绘本作品,能成为讲述非遗民间故事、传递东方智慧的载体,也为学生成长和学校跨学科育人注入新活力。

(动画教研室供稿)
撰稿:郝晶平 刘晓婷;校稿:贺跃龙;校审:孙琪;摄影:王思秋;编辑:张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