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首页 > 教学 > 正文

拓宽设计视野 夯实专业根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认知实习》实践教学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25-06-25阅读数:

在文化传承与视觉创新交织的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持续扮演着连接传统美学与现代传播的重要角色。为帮助24级学生快速建立专业认知、明晰学业规划,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团队于本学期精心策划《认知实习》课程,通过“开学第一课”专业启航、校内展馆研学、企业机构实践三大环节,构建了多维度的专业认知体系。

启航:专业认知第一课

开学伊始,专业教师为新生带来“开学第一课”专题导学。课程聚焦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能力框架、行业发展趋势及职业发展路径,通过案例解析与学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厘清品牌设计、信息可视化、文化创意等专业方向,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浸润校内文化双馆研学

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学校美术馆与非遗研学馆,开展沉浸式专业调研。在美术馆中,同学们系统分析展览空间规划、视觉动线设计及展陈视觉系统;非遗馆内,传统工艺与现代视觉表达的融合创新引发深度探讨。通过近距离研习文化载体中的视觉传达逻辑,学生深刻体会到专业在文化传承中的核心价值。

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非遗研学馆

师生共同参观学习学校非遗研学馆

践行:企业机构深度参访

实践环节师生实地进行行业调研阳采集团全体师生沉浸体验商业设计实战场景阳采工业品仓储卖场(国内首家To B实体店),学生可近距离分析7000㎡空间内的导视系统设计、商品陈列视觉动线及会员制价格标识体系。使学生直观理解“设计驱动商业效率”的底层逻辑企业设计总监详细解析商业品牌全案设计流程,展示从市场调研到视觉落地的完整链条,强调设计在商业生态中的驱动作用

阳采集团师生大合照

阳采集团设计总监为大家详细解析企业文化

学生们认真聆听阳采集团讲解设计流程

学生沉浸体验阳采集团实战场景

山西博物院文物数字化展示项目令学生惊叹不已。通过青铜器(如“晋侯鸟尊”“鸮卣”)的纹饰细节(雷纹、兽面纹等),理解了传统纹样的构成逻辑与象征意义,掌握如何将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如动态图形、品牌标识)。接触3D扫描、全景摄影等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理解复杂文化信息的可视化策略,为信息图表、动态海报设计提供新思路。山西博物院的实地认知学习使学生跳出平面设计局限,在传统与现代、技术与人文、美学与功能的交汇中,构建起“文化转译者”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从事品牌设计、展览策划、数字媒体等方向奠定认知基础。

全体师生参观山西博物院中“晋国霸业”专题

本次认知实习通过“理论奠基-文化浸润-行业实践”的三阶推进,使学生建立视觉传达设计的立体认知框架理解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设计转化逻辑明晰商业设计与社会服务的专业边界规划个性化专业发展路径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通过本次认知实习强化专业认知与产业实践的衔接,助力学生在视觉传达的广阔天地中精准定位,以设计之力传递文化之美,实现专业价值与社会创新的双向赋能。


(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供稿)

撰稿:杨丽蕊,校稿:孔霞,校审:孙琪,编辑:张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