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本科合格评估工作,全面推进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3月19日下午,艺术传媒学院组织召开“艺术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聚焦教学方式创新、学生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提升,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及全体纯理论课程教师参会研讨,形成多项教学改革共识。

一、创新模式激活课堂,构建多维教学体系
教学副院长孙琪老师在主题发言中提出“三位一体”改革路径: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论+实践”融合设计、“讲授+互动”动态调整,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她特别强调引入“翻转课堂”机制,建议每节课预留10分钟作为学生自主回顾环节,通过提问、小组互查等形式强化知识吸收,同时要求命题注重“知识考查与素质提升并重”,科学设置阶梯式难度,避免“期末突击式学习”。

二、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建立长效学习机制
闫晓英老师作为院级教学督导,同时结合多年理论课教学经验,展示“学习通+走出去调研”的特色教学法。她倡导建立“日常化复习体系”,通过每周发布练习题库、共建思维导图、开展调研考察等方式,将知识巩固贯穿教学全过程。针对期末考核,她提出“三阶段复习法”:前期梳理框架,中期专题突破,考前精准冲刺,并强调“采分点设计要体现能力导向,阅卷标准需坚守学术原则”。

三、互动监督双管齐下,实现精准教学指导
赵竹青老师分享“关键词弹幕教学法”,通过实时弹幕互动串联知识点,形成“教-学-练”闭环。针对特殊学习群体,她提出建立“一生一策”辅导机制,要求教师在小组讨论中嵌入个性化指导。

动画教研室主任贺跃龙老师则强调教师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拓展学术视野、丰富史料储备,将艺术史论转化为“故事化课堂”,以生动叙事破解理论教学难题。

四、凝心聚力谋发展,教学改革见实效
本次研讨会形成了“以评促建、以改促教”的共识,明确了理论课程改革的三项重点:强化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完善过程性考核体系、提升教师教学创新力。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探索更具艺术学科特色的理论教学模式,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底蕴的艺术人才夯实基础。后续,学院也将通过教学督导、学生反馈、成果展示等方式持续推进改革措施落地,为迎接本科合格评估交出高质量教学改革答卷。
(艺术传媒学院供稿)
撰稿:宋虹,校稿:孙琪,摄影:宋虹,编辑:张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