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艺术传媒学院一层大厅举办了环境设计专业《建筑设计方法》课程作品展览与交流活动。现场学院教学院长孙琪、环境设计教研室主任范钱江、课程教学团队代表程婷、杜航、吕志宏以及环境设计专业2302班学生就建筑设计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相关内容,包括人工智能与设计创意的关系、人工智能辅助出图的质量、人工智能融入教学内容的认知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

活动现场
一、教学核心:创意思维能力培养+融合人工智能技术
在建筑设计方法的课程中,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被作为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的核心。教师们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特别是探索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学生们能够将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及造型设计创意进行高质量的转化。掌握了以手绘表达为基础,人工智能软件辅助出图的数字化设计技能,显著提升了创意思维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的初步筛选和优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改革目标:接轨国际前沿,聚焦可持续发展
在此次课程教学改革中,特别注重与国际趋势的接轨,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们深入研究了关于绿色建筑、可持续设计等最新趋势并将内容融入了课程教学中。学生们得以了解并掌握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为他们扩展国际视野和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展现才华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加强了艺术传媒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接轨国际、促进多文化交流提供了潜能。
三、改革成果:学生参与积极,作品质量显著提高
此次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在课程参与上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不仅听课认真、积极提问、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设计任务,还主动参与到课程讨论和实践中来。在以家乡地标建筑的概念设计为题进行的结课作品创作中,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例如孙培星、王悦、王艺漩、王舒琪、张雨婷、李王雨等同学的作品,展现了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对未来环境设计的专业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课堂一瞥

代表作品
此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方法课程“人工智能+”的数字化改革创新,是艺术传媒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上的一次大胆尝试。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创新、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贡献力量。
(环境设计教研室)
撰稿:程婷,校稿:范钱江,校审:孙琪,摄影:张雨婷、王悦、窦予,编辑:张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