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识别设计》课程的教学对象为22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普本学生,共48课时。该课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它不仅培养学生将创意与商业需求相结合的能力,而且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视觉元素塑造品牌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品牌与文化、社会价值之间的联系,强化设计的社会责任感。训练学生掌握品牌战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课程特色在于通过视觉艺术强化信息传递,掌握品牌调研、视觉形象设计和AIGC创新思维转化的核心技能,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色彩、图形和排版等元素,创造出独特且有吸引力的品牌识别系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一、引入真实项目开展实地考察
本次课程着重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与校园内的太谷饼店合作,开展了一场真实的品牌形象升级实践训练。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磨炼自己的设计技能,而且有效提升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伊始,学生们便亲自前往店里,与店主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访谈。他们细致地探讨了店内视觉升级的需求,并对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确保设计方案能够精准地满足商业需求。

实地调研
二、重视设计推导过程
标志设计是品牌识别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因此在草图方案中共进行了4次迭代过程:第1次:自由模仿案例,在短时间内完成草图设计,重点在多样性的体现上;第2次:带有一定的设计思考,以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草图方案设计;第3次:使用AIGC工具进行标志创意方案的辅助设计,再次绘制草图方案;第4次:对最满意的一个草图进行细节推演。


标志草图迭代
三、强化字体设计的创意表现
标准字体设计是品牌识别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学生并没有字体设计的基础。因此在字体设计的创意表现力训练中增加了文字+图形的创意练习、书写工具的创意练习、材质字体的创意练习。从多元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字体设计中突破使用软件绘制创意字体的固有思维,拓展更多的创意思路,尝试更多的字体表现的可能性。书写工具中让学生选择了非常规笔类的工具进行手写字体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重视对工具的探索使用。而在材质字体练习中,给学生提供了铁丝、衍纸、布料、纽扣、乐高积木、吸管等材质,旨在锻炼学生根据材质的特点选择与材质相关的文字进行立体字体的设计。


创意字体练习
四、提升IP设计的三维效果
学生根据自己的品牌定位使用AIGC生成了多种造型各异,特色明显、动作丰富的IP形象,并且使用了多种材质制作了实物,如轻质粘土、石塑粘土、羊毛毡、布料、3D打印等,实物的制作能培养学生对尺寸、三维形态的把握能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品牌的特性。同时,设计了与品牌相关的表情包,包含了静态和动态多种效果,体现了一定的创意表达,为品牌增加了识别性和视觉冲击力。

AIGC生成IP形象

IP实物作品展示
结课展合影
五、关注学习过程评价
课程团队非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涵盖平时课堂综合表现情况、随堂练习、每周作业的记录、结课汇报等多个方面。考察题目以“生活中的真实品牌”为主题,创作一套VI设计手册作品。生活中的真实品牌包含三大类别,第一类为设计竞赛的品牌,包含美加净等;第二类为校园内的品牌,包含校园美术馆、影城、酒店、非遗博物馆等;第三类为山西特产类品牌,包含太谷饼、壶瓶枣等。每位同学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品牌类别进行VI手册的创作设计。手册应包含封面、封底、目录、基础要素系统内容、应用要素系统内容等至少30页,尺寸自定,绘制方案要有源文件。其中基础要素系统应包含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图形、吉祥物、组合样式6项内容。应用要素系统应选择三个不同类别的至少9个子项目内容进行样机效果图展示。
成绩细分如下:
总成绩= 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表现综合×50%+4次作业均分×50%
其中出勤情况及各种课堂课后表现情况:全勤基分80分+课堂回答问题(1分/次)+课堂笔记提交情况(2分)+学生案例分享(3分),其中视频任务点全部完成加5分;作业中有学生互评及教师评分的4次均分。
期末成绩=阅读性(20分)+创意性(20分)+规范性(30分)+完整性(30分)

学生汇报
六、案例分享,积累案例库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优秀案例,分享的内容以国内品牌设计优秀案例以及AIGC内容为主题,增强了对国内设计和中国文化的自信度培养,拓展学习了AI工具的前沿动态,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学生分享案例
(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撰稿:刘静,校稿:孔霞,校审:孙琪,摄影:刘静,编辑:张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