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8日,我院教学副院长孙琪参加第六届教育创新者大会,来自全国的教育创新先锋齐聚一堂,以“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挑战与行动”为主题,用实践经验碰撞思想火花,以热忱之心共探教育革新之路。
本次大会的核心内容分为理念洞察、华山论剑、世界咖啡、云壑争鸣、溯源天池五个部分。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者,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做“极顶回望:天山之巅的教育破局视野”主题报告,解构技术洪流中的教育核心价值锚点。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教授作“雪岭破茧:教学创新的困境新生”主题报告,为教师们提供了突破教学创新瓶颈的系统策略与行动框架。

不同于传统单向输出的会议,本次大会以“全员共创”为特色,让每位参与者成为思想的贡献者与实践者。
在“天山论剑”环节,参会者提前通过Padlet平台分享教学创新案例,线下相聚时以“N对1”方式深入研讨。如将AI助教融入本科教学、用豆包激活研究生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探索,以及多组教师围绕“AI协同生态”“真实问题驱动能力提升”等主题的实践分享,让“AI+教育”的落地路径愈发清晰。同时在讨论中,结合教学实际,分享了“AI技术在工程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引发对“专业课程与AI工具融合边界”的热烈探讨。

“大会的‘问题驱动’‘个性培养’等理念,与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高度契合。”尤其是关于‘AI工具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讨论,为我们优化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接下来,将会把参会收获转化为教学实践,探索更多‘AI+工程教育’的创新路径。”

“世界咖啡”圆桌论坛则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发展师的教学创新”,围绕理念认知、技术应用、课程设计等八个维度,通过三轮轮换讨论机制汇聚多元视角。参会者精准剖析一线教学痛点,最终形成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图谱。

“巅峰辩论”环节更是将思想碰撞推向高潮。孙副院长在圆桌讨论聚焦于当前高等教育的热点与难点——“产教融合的闭环设计与现实挑战”。分享了我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以“产业学院”为核心构建产教融合闭环的实践路径。产教融合核心理念为“一产业一学院一平台”,通过政府、企业、校友、特色机构等多方资源协同,共建聚焦特定产业的实体学院。学院目前已成功运行数字动画制作产业学院,学院不仅深度对接产业需求,更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直接嵌入产业发展链条中。她强调:“这种深度绑定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契合,是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第六届教育创新者大会为富有教学创新热情的一线教师们打造了一个进阶成长平台。通过参加小组研讨、世界咖啡、云壑争鸣等活动,在深度参与中梳理个人核心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创新突破方向;基于真实课堂难题与跨学科伙伴共创解决方案,收获可立即迁移的课堂实战策略;并通过小组协作,联结终身同行的教学创新伙伴。

艺术传媒学院始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创新,通过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学术交流、搭建院内教学创新工坊等方式,推动教育理念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此次参与第六届教育创新者大会,既是学院对前沿教育动态的积极响应,也是以外部智慧赋能院内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国内外教育创新力量的联动,以更开放的姿态推动教学改革,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懈探索。
(艺术传媒学院供稿)